拼多多、拼少少,接下来是不是还有“拼多少”?社交电商绝不是简单的命名游戏

成立三年就上市,约250亿美元市值,拼多多尽管非议不断、奇梗百出,但是这实打实财富业绩与社会效益又不得不让人重新反思社交电商的价值。

社交电商
在拼多多成功之后,不少人开始学习和尝试社交电商领域,模仿者也不计其数,虽然拼多多一直有被广大用户和云用户戏称为“并夕夕”“坑多多”“扌夕夕”等等的别称,但这些称呼并没有被注册商标也没有实际的公司,大家只是觉得“这很符合”而已。

“拼少少”,在知道之前小编一直认为这又是一个“戏称”而已,没想到这还真有一家社交电商平台!这家甚至注册的公司与拼多多一样定位,注册了个品牌的“拼少少”商标、注册多个相关域名。从品牌logo设计到营销宣传文章,都极易令人联想到拼多多。

这算是强蹭知名度赚流量么?!

社交电商
看看这两个商标吧,这个“拼少少”是否侵犯了“拼多多”的商标权?

而且现在这个所谓的“拼少少”打着“创新性”的称号,进军社交电商领域,目前,国内的社交电商主要有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模式、以云集为代表的分销模式、以什么值得买为代表的导购平台、以拼多多集大成的拼团模式、以有赞为代表的工具模式的五种模式。

跟风营销的拼少少,难道要创出一种新模式?

社交电商
很难想象,因为其自称,“不会有海量商品”,电商能够做大必须是撮合海量的商家和海量的消费者完成海量交易。哪怕是客单价比较高,宣扬正品行货心智的京东对于规模也是必须追求的。这个反其道而行之,真的了解了社交电商的含义了么?

网络上还有声音表示,现在的行为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实际商品落地,有炒作的嫌疑,当然也有本来就是借这个名号在做传播,毕竟现在关于这篇的报道到处都是。

以社交电商模式平地而起,三年时间坐上中国电商第二把交椅的拼多多迎来行业赞誉无数,半年之前曾因山寨商品问题引发舆论抨击。如今拼多多平台上的山寨品牌现象已经大为改观,但外界提及拼多多,山寨仍是一个难以去除的标签。

反观拼少少对拼多多几个月来的蹭热度营销行为,一位法律界人士笑言,“山寨者被山寨,苍天饶过谁”。

社交电商国内的玩法上主要有:内容电商、零售电商、分享电商。既然拼少少对外公开的是拼团分享,那么也就是分享电商。就来说说分享电商是什么机制。

社交电商
除去他所说“帮消费者省钱又赚钱”的伪命题(是否产生价值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分享电商应该是抓住用户贪小便宜的心理,利用低价来刺激消费,鼓励消费者在好友圈进行商品推广,从而达到裂变拉新促活的效果。

所说的拼团模式,属于分享电商典型玩法,借助社交力量进行用户下沉,过低门槛促销活动来迎合用户心理,以此达成销售裂变的目标。

常见的平台么,也就是拼多多和京东拼购。除此之外,这些平台还拥有砍价、拼团抽奖等活动模式,并且针对的是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增量人群。这些地区欠发达,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但更易受熟人圈子的影响。

但对于这类平台而言,需要借助一个流量洼地,例如微信、QQ等。例如拼多多,借助小程序和APP在微信群中进行广泛传播。

总的来说,社交电商的消费与分享行为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情感与利益。情感用来维护社群、圈层、人际关系,这也是实现社交电商的基础,利益则是形成社交电商商业模式的重要因素,在分享能够给消费者自己带来利益的情况下,让偶发性分享可能变成持续性分享。

分享电商的玩法,核心是“信任”,而且基本上所有电商玩法都是“信任”,只是分享电商的程度更高。而拼少少所说的“消费者赚钱”,可不可以认为是“杀熟”

2018120359.jpg
是不是闹剧自有以后的结果来证明,社交电商不是商家之间互怼和实验的战场,他的蓬勃发展只是反映了顾客真实的需求和条件,或许未来发展会让社交电商模式更加丰富,但是小编认为“成功的人背后付出的会比展现的要多得多”。

社交电商发展史上要是增加拼少少一笔,我想以后还有“拼多少”“拼命命”等等一系列奇怪好笑的名词出现吧。

2018120360.jp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