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少少”,在知道之前小编一直认为这又是一个“戏称”而已,没想到这还真有一家社交电商平台!这家甚至注册的公司与拼多多一样定位,注册了个品牌的“拼少少”商标、注册多个相关域名。从品牌logo设计到营销宣传文章,都极易令人联想到拼多多。
这算是强蹭知名度赚流量么?!
而且现在这个所谓的“拼少少”打着“创新性”的称号,进军社交电商领域,目前,国内的社交电商主要有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模式、以云集为代表的分销模式、以什么值得买为代表的导购平台、以拼多多集大成的拼团模式、以有赞为代表的工具模式的五种模式。
跟风营销的拼少少,难道要创出一种新模式?
网络上还有声音表示,现在的行为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实际商品落地,有炒作的嫌疑,当然也有本来就是借这个名号在做传播,毕竟现在关于这篇的报道到处都是。
以社交电商模式平地而起,三年时间坐上中国电商第二把交椅的拼多多迎来行业赞誉无数,半年之前曾因山寨商品问题引发舆论抨击。如今拼多多平台上的山寨品牌现象已经大为改观,但外界提及拼多多,山寨仍是一个难以去除的标签。
反观拼少少对拼多多几个月来的蹭热度营销行为,一位法律界人士笑言,“山寨者被山寨,苍天饶过谁”。
社交电商国内的玩法上主要有:内容电商、零售电商、分享电商。既然拼少少对外公开的是拼团分享,那么也就是分享电商。就来说说分享电商是什么机制。
所说的拼团模式,属于分享电商典型玩法,借助社交力量进行用户下沉,过低门槛促销活动来迎合用户心理,以此达成销售裂变的目标。
常见的平台么,也就是拼多多和京东拼购。除此之外,这些平台还拥有砍价、拼团抽奖等活动模式,并且针对的是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增量人群。这些地区欠发达,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但更易受熟人圈子的影响。
但对于这类平台而言,需要借助一个流量洼地,例如微信、QQ等。例如拼多多,借助小程序和APP在微信群中进行广泛传播。
总的来说,社交电商的消费与分享行为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情感与利益。情感用来维护社群、圈层、人际关系,这也是实现社交电商的基础,利益则是形成社交电商商业模式的重要因素,在分享能够给消费者自己带来利益的情况下,让偶发性分享可能变成持续性分享。
分享电商的玩法,核心是“信任”,而且基本上所有电商玩法都是“信任”,只是分享电商的程度更高。而拼少少所说的“消费者赚钱”,可不可以认为是“杀熟”?
社交电商发展史上要是增加拼少少一笔,我想以后还有“拼多少”“拼命命”等等一系列奇怪好笑的名词出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