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每日一淘完成3000万美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DCM,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微光创投跟投。
每日一淘成立于今年4月,不到一年时间就能获得两次巨额融资。今年可谓是“资本寒冬”的时期,每日一淘究竟依靠什么,能够获得多个资本青睐呢?
正是立足于社交电商的思路,每日一淘采取社交分享+会员制这一战略思路,使得它在短时间内就聚集了大量的用户,目前会员已达数十万人。
从商业模式上看,每日一淘采用前端社交分享+会员制,后端供应链则是直采+直供的S2S共享创业模式。具体来说,前端的社交分享+会员制模式,用户只需邀请一定人数在每日一淘小程序上注册成为粉丝,便可免费成为会员。而所有的会员在购买每日一淘上的普通商品时可以获得一定折扣,会员将商品分享给他人购买后,同样会有相应比例的返利。
如此一来将用户的时间深度发掘,将碎片时间最大化利用,对用户来说,仅需动动手指就可轻松实现自买省钱分享赚钱,而且增加了购物时的乐趣,可玩性大,进一步加强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粘性。
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耗殆尽,流量获取成本越来越高之时,每日一淘依靠社交电商的再一次创新,通过对上游供应链的深度对接和下游用户的思考,进行商品流通之路生态链的整合,每日一淘得以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样的S2S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如今传统电商甚至是互联网企业当今面临最大的问题,这也是每日一淘能够被众多VC机构认可的原因之一。
对于三四五线的居民而言,从本地农贸市场到每日一淘平台,客单价提升至50-60元,这是一次餐桌上的消费升级。
“我们把农业分散的供给和今天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升级需求连接起来,中间延展了一些其他品类的需求,米面粮油肉禽蛋,这些东西在当地也有,但不一定这么好,也可能会贵一点。我们通过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去把两端需求进行匹配。”
淡焦成说道。通过匹配需求,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和指导生产,并实现精准扶贫。
作为平台方,每日一淘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对需求端的感知,和供应端共同探讨模式优化。这种平台模式也是每日一淘所理解的“产业路由器”角色。一端连接生产者,提高生产效率,一端连接消费者,满足他们消费需求的同时,甚至获得一点收益,“我们在中间承担的职责是让大家的连接变得更高效了,高效之后,又可以为供应链提供更多的深度服务,或是建立更深度的利益连接。”
与社区团购不同,每日一淘并没有基于社区的物理空间属性,也没有线下环节。其商业模型并不复杂,由平台提供商品、物流、系统工具和销售支持,向上连接供应商,向下连接C端消费者。
其特点在于:每一个C端消费者同时也作为一个小b的角色存在,在自身购买商品获得返利的同时,借助社交网络,进行下游渠道建设和商品推广,并通过下游C端的消费获得利润分成;商品则由平台统一采购、统一发货、统一服务。
而每日一淘自己的定位,是瞄准3-5级消费者的消费升级需求,采用前端社交分享+会员、后端产地直采+直供的S2S(Supply Chain to Social)共享创业模式。
与过去几年多重自营的生鲜电商平台不同,每日一淘模式更轻。在上游,链接产地供应商直采,由供应商来执行产品和仓储环节,而非自建;物流则接入了不到10家的第三方供应商,根据不同品类匹配物流公司。
与其他采买模式电商不同,每日一淘以扶贫作为一大重点,通过“打造一款特色商品,培训一支电商团队,帮扶一家龙头企业,受益一批贫困家庭”的“四个一”模式实现电商精准扶贫。据媒体报道,每日一淘自上线以来,对接了300多个贫困地区,上线了181款扶贫商品,并创造了数以亿计的销售额。
按照规划,每日一淘由高频生鲜品切入,构建用户社交网络,并从数据中提炼出智能推荐模型,打造一个商品领域的“今日头条”。
每日一淘则希望在商品领域构建新的商业形态。数据显示,2017年,剔除石油与餐饮,中国网购规模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为19.9%。零售电商化的提升空间还很大。淡焦成认为,如果说上一轮团购让服务业互联网化,那么零售互联网化可能会是新的壁垒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