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不少城市,菜市场正加快消失:曾并称为京城四大菜市的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崇文门菜市场和朝内菜市场相继关闭或迁移;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服务周围数千人的天津长春道菜市场去年关停;经营了16年的上海建国西路嘉善路菜市场年初因租赁到期关闭;陪伴杭州萧山人近10年的小南门菜市场关门停业……
容易被贴上“脏乱差”标签的传统菜市场,是不是已经跟不上城市建设“高大上”的步伐?超市卖场发展壮大,生鲜电商风生水起,是不是可以取代菜市场?消费新时代,我们还需要菜市场吗?
在半径为500米的“懒人距离”里,相比传统大型菜场“每个小区附近不超过三家”的克制选址,新生鲜零售能够选择“小而多”的“社区包围”路线,店铺内部面积更小,但分布密度更高,离小区也更近。
除了更长的门店营业时间,生鲜连锁店的外送业务也将购买生鲜的时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
连锁型的生鲜便利店或生鲜超市大多提供外送业务,它们大部分生鲜遵循“三公里,一小时”的原则,即订单地址在生鲜零售店的半径3公里之内,1小时内送生鲜到家。
生鲜柜商家更多采取订单次日到达家门口的O2O策略。食行生鲜CEO张洪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用户对“准时”的需求比“即时”更高,生鲜柜次日送达的战略也来自于成本的考量,商家在用户下单之后再配货,可以保证用户到手生鲜的新鲜度,也有效缓解了生鲜行业高损耗的问题。
取四者的交集得到的“生鲜便利区域”就是上海全市范围内能够非常方便地选用任意一种生鲜购买渠道的区域。关联了落在这些区域里的小区,发现“生鲜便利小区”的数量达到了9900个,已经超过了上海小区总量的一半。
与新型的商业形态总是从市中心向外扩展相同,上海生鲜便利小区的覆盖率从内环到外环也很有规律地呈现出递减的状态。
对于那些位于生鲜便利度极高的小区周边的菜场来说,挑战显然是巨大的。
上海的菜场,情况都不怎么乐观
宜川路上的永昌新泉菜市场。它位于几个大规模的老旧居民区的中间地带,按说与周边的居民已经积累了多年的互动关系。但在工作日的下午4点,在菜场里也没见到超过5个顾客。卖菜的阿姨说,每天新进的菜卖不完,打算下周就回老家不干了。
与菜场的冷清相对的,是菜场门口一家崇明自产自销的小菜店里挤满。简单对比了下,小菜店里各类蔬菜每斤的单价都能比菜场里便宜至少两三块。对于开在周边居民价格敏感度偏高的社区里菜场来说,只要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外来竞争者就足够抢到市场。
随后是静安区的鲜乐菜场,选择这个菜场是因为在统计“周边生鲜业态最丰富的菜场”时,它的排名非常靠前。但走到跟前,却被告知鲜乐菜场在今年5月就关门了,相比于龙山菜市场最近一周还有新的评论,鲜乐菜场在大众点评上的评论还停留在2016年:“人气不旺”。
和鲜乐菜场的废墟对比强烈的,是500米外的盒马鲜生曹家渡路店里热闹的购物氛围,和1公里外正大优鲜余姚路店里来来往往的客流。虽然鲜乐菜场未必完全是被这些新生鲜零售店“杀死”的,在新生鲜业态的围城里,传统生鲜零售业态的生存可能还真的成了一个难题。
截止2018年12月,食行生鲜在上海共设有1772个生鲜柜,比去年年底新增了505个生鲜柜。但2017年底还在上海市商委的智慧微菜场公开数据中占有不小比重的厨易时代在今年9月宣布倒闭,曾号称要决战供应链之巅的U掌柜也在秋天之后突然消失。
而无论生鲜采购相关的商业品牌内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买菜”这件事确已经逐渐由人声鼎沸的城市公共生活,变成了更便利和分散的私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