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的局势对于三个挑战者而言并不乐观。作为实质上的社交领域垄断平台,微信第一时间使出比方天画戟更厉害的杀手锏:封杀。当然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这是腾讯在屡次应对挑战时候的基本策略。更何况三个挑战者,也并非刘关张那样的同盟兄弟,他们彼此也是竞争关系,不可能结成战略同盟。
信任问题是决定消费行为的最关键因素,而传统电商很难在这上面取得突破。而依托社交平台的电商,靠的就是“社交关系”,也应更加注重“信任”这一因素,才能让用户持续访问、复购。

无论哪一种方式,他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借助社交平台,而不再单一的运用电商平台去出售产品!
而社交电商的模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类:
1.基于微信生态模式的拼团玩法
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对对电商来说,仅仅做到信息触达,仍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强有力的刺激、影响,而引入微信这样的社交平台,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就是用户进行互动,并产生购买行为的“法宝”。
拼多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基于微信生态的拼团玩法,用户的一键转发拼购,不仅仅大大减少了推广成本,降低了获客与运营成本,而且还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
引发了国内各大电商头部企业的纷纷效仿:京东、淘宝、苏宁等传统电商也推出了各自的拼团模式,带火了这一赛道。
2.以S2b2c为代表的分销模式
早在2014年就流行的朋友圈卖货,可以说是社交电商的鼻祖,但自从出现以来,由于发展过快,口碑也同样下滑迅猛。
而最近出现的朋友圈卖货,已经不是微商1.0时代那样简单的原始货物流通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被称为S2b2C的商业模式。
云集微店、环球捕手、爱库存等头部社交电商企业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就拿今年动作频频的爱库存来说,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平台一边连接品牌方,另一边连接代购,小店主,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小b端等,借助于基于微信生态的社交链,进行销货。分销商通过爱库存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扩展销售品类,保证质量,以此提高连带率和复购率,有助于提高小b端的粉丝活跃度。
3.以UGC内容为依托的社区导购模式
内容电商平台大多引入KOL、网红、明星入驻来引流,同时打造产品口碑,使之能产生够产生更多的爆款内容,通过与用户分享,来实现卖货的一种行为。
例如从社区起家的小红书。在小红书社区,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分享,记录生活,分享心情,随后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海量的商品信息进行高效地精准匹配,以此实现信息的变现。
简单来说,就是构造了一个“用户—达人—品牌”的三边关系。达人对用户施加影响,用户产生“跟随”效应。而达人和品牌之间则形成类似“商业代言”的社会关系。
每个渠道和形式都有自己的用户群体和流量优势。企业在人力物力都有充足预算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多的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布局。
但很多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渠道和方式上就需要慎重选择,力求一炮打响!

基于移动社交的分享与裂变
相关数据显示,社交电商整体买家复购率高于传统电商复购率30%以上,新客的交易转化率超过50%。移动社交流量网络借传播速度与范围呈几何形的快速裂变,发展为众多大小不一的网状节点小中心,最终形成一张密集的、无边界的社交电商网络。
整个裂变过程中,社交电商充分诠释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句古话。通过人的圈层和社群,锁定相似的一群人,提供精准、有温度的个性化服务,以口碑传播代替市场广告费用,以粘性触达、用户关怀代替显性购买需求。
用户裂变是社交电商的主要获客手段。平台会提供丰富的社交营销工具,海报、推文、红包分享、送礼包体验等多种社交属性极强的活动,调动人的社交属性,让用户自发地去传播产品,实现低成本拉新。
未来会如何变化?
当下的消费者群体追求的是情感和精神消费的满足,消费过程中更追求存在感、社交感和幸福感。因此,在未来的电商必须以人为中心,先围绕顾客需求,再去生产和匹配更好、更精准的产品。这也是社交电商不断强调的:从人找货,变货找人。从传统自上而下的商业模式,变成底层用户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商业模式。即一切以用户和用户需求来驱动。
结合现阶段,接下来社交电商将发生这几个变化:
1.行业发展加速,规范政策将陆续出台
社交电商正迎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拓展社交玩法,未来将有更多的政策规范出台,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社交电商平台加强品质把控,注重口碑
回归产品价值,社交电商基于社交关系传播,具有熟人社交优势,能提高消费者信任感,从而形成体验式消费和传播。
现阶段消费升级潮流使消费者愈加关注商品质量,而社交电商体验式消费和传播模式则进一步加强了平台口碑的重要性,因此社交电商平台将更加关注商品质量保障,加强品质把控。
3.裂变式传播,平台触达更多用户
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群体等并没有广泛形成电商平台使用习惯,但该部分群体是社交电商通过社交平台能触达的潜在用户,通过社交分享传播形式能够在更多场景促发其消费欲望,促进消费刚需。
